近来,顾客林先生向汹涌质量观投诉渠道(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他的比亚迪2021款唐DMI尊荣型自本年6月起经常在并未取得答应且没有任何提示的状况下,在运用EV(纯电动)形式的过程中自行发动发动机,并且驾驭形式也未从EV形式变更为HEV(混合动力)形式。发现问题后,林先生向比亚迪反应了该状况,比亚迪称,不通过车主答应或不对车主进行奉告发动发动机是为了保养发动机,一起表明会将林先生的投诉交给4S店处理。但4S店则表明这是厂家通过后台晋级了程序,他们没有办法调整程序,因而无法处理这一问题。
林先生不认可这一处理方法,他以为这种状况会增大耗油量,也存在安全隐患,期望比亚迪能尽快将常压油箱替换为高压油箱,并补偿自己的丢失。
接到林先生投诉后,汹涌新闻记者8月10日到14日两次致电比亚迪,对方表明现已将顾客诉求记录下来,会上报并联络顾客。现在,此事已组织作业人员跟进,正在处理中,如有处理办法会第一时间联络车主,但无法给出详细处理期限。
顾客投诉:
林先生介绍,2023年头,他购买了一辆比亚迪2021款唐DMI尊荣型,该车型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但运用的是常压油箱。本年6月,林先生发现该车经常在运用EV形式的过程中发动发动机,并且发动前并未取得自己的答应,也没有任何提示,驾驭形式也未从EV形式变更为HEV形式。
他向比亚迪反应了该状况,并问询其原因及处理方法。比亚迪称,不通过车主答应或不对车主进行奉告发动发动机是为了保养发动机,一起表明会将林先生的投诉交给4S店处理。
林先生联络4S店后,对方却表明这是厂家通过后台晋级了程序,他们没有办法调整程序,因而无法处理这一问题。
林先生不认可这一处理方法,“比如在7月24日和29日,比亚迪未对自己进行任何提示,在自己运用EV形式(电量超越90%)时即发动了自己车辆的发动机,并且每次焚烧自己的燃油0.3升。依照这样的耗油量,一年大约会多烧一整箱油,并且悄悄发动发动机也不安全。”
林先生称,现在许多比亚迪车主都发现了这一状况,我们普遍以为原因是自从2023年比亚迪被告发运用常压油箱不契合环保规则以来,比亚迪为降低成本,没有将常压油箱替换为高压油箱,而是在未通过车主答应的状况下进行了OTA(Over-the-Air 空间下载技能)长途晋级,在车主运用EV形式的过程中悄悄发动发动机,以满意常压油箱的碳罐整理需求。
林先生介绍,汽油是高度易挥发的液体,它会在油箱内蒸腾,假如不加以处理排入大气就会形成污染,也便是“蒸腾污染物”。为了削减燃油蒸汽排放、满意规范,轿车厂商在油箱里安装了碳罐,使蒸腾污染物质量操控在国家强制排放规范:GB 18352.6-2016,轻型轿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我国第六阶段)要求的每次试验0.7克的领域内。
因为燃油车发动机一直在作业,连接进气歧管的另一道管路发生负压,将碳罐中吸附的燃油带入发动机焚烧,所以活性炭又具有新的生机,能够持续吸附汽油蒸汽,这样碳罐就能循环运用。但插电混动类车型假如满意充电条件乃至能够当纯电动车运用,燃油发动机能够一直不作业。那么当碳罐饱满之后,汽油气体氧化物很或许会溢出,形成蒸腾污染物超支。因而这类车型需求运用高压油箱,使发动机不作业的时分,汽油气体氧化物能被牢牢禁闭在油箱之内且不连通碳罐。
比亚迪作为国内最早开发插电混动的车企,于2020年6月提交了一份处理常压油箱碳罐饱满问题的专利申请,便是在碳罐饱满之前,通过纯电形式下主动时间短发动发动机,让汽油蒸汽重回进气歧管焚烧。
林先生以为,比亚迪车主发现即便在纯电行进时,车辆发动机偶然也会发动,有或许便是这一原因。
本年5月25日,长城轿车官方微博发布一份《声明》,称其在4月11日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上因为采用了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腾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问题,向主管部门进行了告发。随后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称,长城轿车向中汽中心送检比亚迪轿车的行为,无论是操作流程仍是车辆状况,都不契合国标要求,不能作为根据。汹涌新闻注意到,在车质网等渠道,有多位比亚迪车主反映车辆发动机频频自发动不能操控的问题。
林先生以为,比亚迪的前述做法严峻侵犯了车主的权益,他要求:比亚迪通过后台提取未通过车主答应即发动发动机次数及每次耗费的燃油量,对车主全面补偿;召回一切常压油箱的车辆替换高压油箱;对一切顾客揭露比亚迪DMI车型发动机发动的逻辑,并对一切的顾客揭露赔礼道歉。
企业回应:
接到林先生的投诉后,汹涌新闻记者8月10日致电比亚迪,对方表明现已将顾客诉求记录下来,会上报并联络顾客。
8月14日,林先生告知汹涌新闻,比亚迪已了解过自己的诉求,但没有给出处理方案。汹涌新闻随后再次致电比亚迪,对方表明此事已组织作业人员跟进,正在处理中,如有处理办法会第一时间联络车主,但无法给出详细处理期限。
现在,两边没有达到共同。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